质量监督热线:13810691839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商考察 > 考察报告 > 巴西农村城市化的特点和经验
巴西农村城市化的特点和经验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8-11-30 11:37:38

  1.巴西农村城市化的特点

  巴西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很高,就其城市化发展过程而言,下列特点是引人注目的。

  (1)巴西的城市化大多是产业发展引导的,是经济集中发展的产物 从巴西城市化进程可以看出,巴西的城市往往是由一些产业中心演变而来的,每一项新的产业,特别是出口产业的出现,总会形成某些新的城市。巴西的城市化总是循着这样一条与产业发展主线同行的道路前进的。

  (2)巴西的城市化因驱动力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城市 除了产业引导以外,政府的行为和国家基建的拉动也成了巴西城市化的动力。因此,巴西出现了3种类型的新型城市: ①公司城市。即由经济流动推动的公司扩展和房地产发展所形成的一些新城市,比如纳伊沃、卡拉捷斯和巴克热恩等。②行政城市。即由政府属地和土地改革机构导入的新城市,最典型的代表是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③自然城市。即主要依靠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城市,如沿贝伦至巴西利亚高速公路建立起来的古鲁皮、埃尔帕拉伊索、阿拉瓜亚河等,还有一些农业中心和矿业中心城市。

  (3)巴西农村人口的比重随城市化发展而大幅下降 巴西的城市人口比重高达72% ,这样多的城市人口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若干年,而整个巴西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包括外来移民)也不过215% ,城市则更低。那么这么多的城市人口从何而来呢? 统计资料表明,巴西城市人口中从农村迁往城市的移民占有很大的比例。毫无疑问,在巴西,城市化的过程真正是一个农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2.巴西农村城市化的成功经验

  (1)依托资源优势,实行外向型的产业发展战略,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巴西是一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其中有一些资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如咖啡、橡胶、木材、金银矿产等。巴西历史上多次依靠这些优势资源,集中进行产业开发,从而形成一个个产业中心区。这些中心区不仅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口和居民,而且往往就地实现了农村人口的农转“非”,进而极大地推动了巴西的城市化进程。

  (2)依靠不平衡的工业布局政策,实行集中分散的经济发展战略,从而推动了城市化在落后地区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为了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硬是将巴西国都整体搬迁到了当时还很落后的中部地区,新首都巴西利亚对周边地区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坚决地体现了巴西政府的意志。巴西政府还把增长及战略具体落实到了产业布局政策之中,其中包括: ①建立一批出口基地,主要集中于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如矿产区。②组建产业联合体,如卡马卡瑞的石油化工联合体、阿拉戈斯的有机化学联合体。这些联合体集中在一起,拉动周边地区。③推进中心辐射的工业布局,即建立一些中心地区、中心企业、中心产业,依托于此,再有意识地把城市和工业向周边地区扩散。这套政策后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 3)为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政府加大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巴西人口相对其广阔的土地而言是稀少的。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巴西曾出现过农村人口外移过度而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和农业生产的萎缩。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为克服劳动力外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其具体做法是:实行农业机械化作业,并将中西部和东北部一些低质牧草地改为适宜于农业机械作业的大豆、玉米等产区,这样,使大宗农作物产量大幅增加,从而有力地支持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诺途商旅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南路115539

电话:13810691839

邮箱:mizhenping88@126.com